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郭力平教授谈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与影响

添加时间:2024-12-26

郭立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儿童的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其中自然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所谓幼儿园自然环境的营造,是指幼儿园环境的营造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互动对话,进而体会到关系的亲密与和谐。人与自然之间。

自然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其作用体现在:

有利于顺应自然,释放自由天性,保护孩子最初的求知欲望;

成长爱心,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培养敬畏感,启发孩子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汲取智慧的源泉,启发孩子运用敏锐的观察能力去认识自然、观察自然、获得感悟;

幼儿园户外环境图片_户外园艺图片_幼儿园户外图片简笔画

传承文化之美,自然与文化密不可分。孩子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知,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所生存的文化土壤,了解环境与文化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而通过环境的影响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

01

自然环境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幼儿园环境营造还存在以下问题:

到处都是碎片,缺乏完整性。

自然环境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其中各要素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然而,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往往缺乏这种全局观。这些区域往往是根据一个区域的先进经验而设置的,而该区域则采用其他的施工方法。整个幼儿园环境东拼西凑,缺乏一致性和一致性。关联。

缺乏互动,有距离感。

孩子们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获得快乐、获得知识。但现实中,一些幼儿园习惯于把自然环境的营造当作向公众展示的一张名片、一种取悦大人的装饰品,而不是一种鼓励孩子在与环境互动中发展的支持方式。

幼儿园户外环境图片_户外园艺图片_幼儿园户外图片简笔画

景观设计的成人取向、成人视角主导了环境的营造,忽视了自然环境本身的教育潜力,没有考虑儿童的视角,从而失去了环境与儿童对话的机会。例如,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布局是否适合儿童的视觉体验、儿童能否理解环境内容、是否有继续探索和生成的可能性等。缺乏互动拉大了孩子与自然的距离,阻碍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体验和行动。

成人占主导地位,儿童被边缘化。

尽管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环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但仍难以保证儿童在自然环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可以看到,目前不少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营造仍以设计师和教师为主,幼儿参与度较低。孩子缺席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教师在创设自然环境时与幼儿没有充分对话,难以充分了解幼儿的需求。难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来设计或调整环境营造;

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单调、变化性低,难以支持儿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原本应该占据主导地位的孩子却被边缘化了。

跟风严重,缺乏认同感。

目前,幼儿园自然环境的营造呈现出趋同性。他们普遍追求所谓优质的环境设置和物资供应,“跟风”现象严重。人们认为,广泛采用的环境创建就等于高质量的环境。这种认识误区很容易导致以下问题。

首先,自然环境的营造没有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条件和特点。例如,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各不相同,按照剧本来打造环境很容易导致设计不匹配而造成资源的闲置或浪费。

其次,自然环境的营造很容易陷入攀比境界,过分追求华丽,重视物质装饰而忽视自然生态的真正价值,忽视公园内自然资源的可用价值,追求远大。远而不近,给幼儿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自然环境营造缺乏特色,对当地生活缺乏了解,也会导致自身文化认同和自信的丧失。每个地方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都有自己的特色。环境创作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体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环境营造趋同导致文化内涵缺失,不利于文化传承。

02

创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

以孩子与环境的对话为引导,我们反思并创造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营造应以儿童兴趣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导向,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实现环境与儿童的对话。

儿童与自然的主动互动,保护了儿童与自然的联系,回归儿童与环境的简单关系——儿童在与环境的主动互动中发展自我,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爱和敬畏。同样,孩子对环境的设计、使用和改变的参与感也可以培养孩子对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户外园艺图片_幼儿园户外图片简笔画_幼儿园户外环境图片

在利用环境支持儿童发展的同时,激发儿童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认识。例如,创造一个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的环境,有助于调动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在种植、饲养、照顾、清洁的过程中真正与自然对话。

从观察和理解孩子开始,创造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

要创造一个适合与儿童积极有效对话的环境,教师首先要观察和理解儿童。不仅要在儿童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总结和总结儿童与环境对话的方式,研究引发儿童与环境有效对话的材料和环境特征,还要掌握儿童的发展背景及其学习特点作为一个整体,从而使环境的特点适应儿童的特点。

例如:

种植活动应选择哪些类别的植物,又应如何布局,帮助孩子观察植物在四个季节的变化?

沙水游乐区的布局应该如何符合孩子的习惯,尊重他们与沙水的充分互动?

户外设施的布局希望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美感体验?

具体来说主要是塑料的还是木头的?

在色彩方面,以哪种色系为主?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应该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鼓励因地制宜,但要统筹兼顾、系统规划。

布局合理,材质适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功能。

如果一块石头正好有手那么大,人们会倾向于用它来抓或投掷。同样,幼儿园营造的自然环境在布局和物质提供上也应考虑与其背后的教育内涵相匹配,从而激发儿童通过物质的使用来实现发展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昂贵的材料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儿童来说,树枝、石头、树叶等低结构材料可能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同时,环境的营造和物资的提供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例如,石头可以作为小班儿童美术活动的材料,中班儿童数学活动的材料,或者大班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工具。

因地制宜,营造具有文化特色的自然环境。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但自然环境提供的教育机会同样丰富。

不同地区的幼儿园要树立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创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幼儿熟悉、有文化内涵的独特环境。 ,并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培养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如陈鹤琴老师所说,“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必须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和气候条件”。对于自然环境的营造,能够支持儿童发展、实现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的环境才是最合适的。环境。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